杨宏志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医案分享(21-30篇)

发布人:中医科 发布日期:2022-12-30

                           医案二十一

就诊日期:2022.7.1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夏至

主诉:发现肝癌1年余

现病史: 患者于一年前体检发现大肝癌,后于新葡亰8883ent行介入、消融、手术等治疗,现口干欲饮,无皮肤黄染,无口苦,胃纳、睡眠可,二便调。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胖,苔白腻偏干,舌下静脉淤滞,脉沉。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肝癌

证候诊断:痰瘀互结

西医诊断:巨块型肝癌

   法:化淤消痰,扶正养阴。

   方:半边莲15g   红参5g    胆南星10g    法半夏10g    当归10g    桃仁10g    田七5g    红豆杉5g     黄连5g    吴茱萸5g   阿胶珠2g   熟地黄20g   白芍15g    14剂,煮水200ml,饭后温服

非药物治疗:佐以自然疗法(经络推拿,生机饮食)

复诊:2022720日  

患者诉服药及自然疗法治疗后无明显不适,现无口干口苦,胃纳睡眠可,二便调; 舌淡红,苔白腻,舌下脉络淤紫,脉沉。 

药物:原方加枳壳10g  郁金10g

心得体会:肝癌基本病变为淤、毒、虚;治疗应以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为原则。现患者发现肝癌1年,先后行多种有创性治疗,癌症及消融、手术等治疗均耗损人体正气,口干、脉沉为机体阴虚表现,舌下脉络淤滞、苔腻体现肝癌淤毒交结,现阶段该病人以邪实为主兼见阴虚表现,故以化淤消痰,扶正养阴为法,半边莲、胆南星、半夏、黄连等清热解毒化痰,桃仁、三七、红豆杉等活血化淤抗癌,辅以吴茱萸、阿胶、熟地黄、白芍等滋养肝肾之阴。同时采用经络推针调理患者经络瘀堵,生机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肿瘤复发。嘱咐患者继续生机饮食,适当补充微量元素,预防外感,规律作息,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指导老师评语:我认为肝癌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与治疗,以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与减轻痛苦为目标。除中医中药的治疗外,还应辅助穴位敷贴、生机饮食、经络推拿等自然疗法调动人体的自愈能力,且本着无害的原则,从而使得经络得以疏通、改善局部的微循环、补充能量、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自我修复能力。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的体质,改善易生肝癌的内环境。

 

医案二十二

 

初诊日期:2022.3.14

主诉:分娩后子宫脱出一月余。 

现病史:患者分娩后2个月,子宫脱出,站立时在阴道口外约1.5cm,未治疗,自以为满月后会自动上收,但目前仍然脱出,伴小腹隐痛不舒,喜按,口稍渴,面红,饮食正常,大便软,小便短,色黄。曾在外院用补中益气汤加味之劳,药后自觉不适,口干口苦,子宫仍然下垂,乃来我处诊治。

既往史:既往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淡,苔白,脉细弦。

辅助检查:暂无

中医诊断:阴挺

证候诊断:肝脾不和,湿滞内停,带脉不约

西医诊断:子宫脱垂

   法:调和肝脾,清热利湿

   方:当归10g,白芍15g,白术10g,泽泻10g,云苓10g,川芎5g,枳壳10g,甘草6g 7剂,日一剂。

二诊:2022.3.21 服药药后腹痛减轻,子宫下垂略有好转,继续前方7剂。

三诊:2022.3.28 服药后全身症状逐渐减轻,子宫下垂好转。前后共服药10余剂,诸症全消,继续前方案巩固疗效。 

心得体会:本案重用芍药敛肝、和营、止痛,佐以当归、川芎以调肝和血,更配以茯苓、白术、泽泻健脾渗湿。阴挺与带脉不约有关,唐容川认为,带脉属脾,故阴挺多以脾论治而用补中益气汤。又因肝脾二脏在生理上关系密切,在病理上也互有影响,如肝病可以传脾,脾病也可以传肝,所以阴挺虽与脾关系密切,但脾的病变也可由肝传来,故治脾不效,应想到治肝,或肝脾同治。本例之所以用当归芍药散加味,是因本证具有小腹隐痛、小便偏短、大便软、面色偏红、精神尚可、脉弦细等肝脾不和、湿滞内停之象,故投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其病很快治愈。

                              

指导老师评语:该患者的治疗辩证准确,处方用药合理,理法方药一致。故能取得良好疗效。

医案二十三

初诊日期:2022.4.4

主诉:头昏失眠两月余。

现病史:患者2月余前开始出现失眠,伴头昏,头昏厉害时伴视物旋转,不伴呕吐,走路需人搀扶,胆小易惊,不敢过马路,失眠多梦,入睡困难,口渴不欲多饮。曾用中药养阴安神、补气养血安神等方剂,治疗无效,又用西药镇静剂,亦无好转。某附院内科及神经科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为神经官能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到我科就诊,诊时症如上述,小便黄短偶有热感,大便偏干,口稍粘。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面隐红,舌红苔白,脉沉细弦,尺脉甚。

辅助检查:暂无

中医诊断:不寐

证候诊断:下焦湿热伤阴,心肾不交

西医诊断:失眠症 神经官能症

   法:交通心肾、滋阴利湿清热

   方:猪苓10g,茯苓10g,滑石15g,泽泻10g,阿胶10g,夜交藤10g,酸枣仁30g7剂 日一剂

复诊:2022.4.11 服上方后,小便转长、转清、偶有灼热感,心悸、失眠、头昏均减轻,仍守原方再进7剂。以后患者曾来诊几次,因病情逐日好转,病因病位未变,故守原方不变,共服药28剂,诸症消失。

心得体会:本病证属下焦湿热伤阴,肾阴不能上济心火,以致心肾不交。方中猪苓、茯苓、泽泻、滑石淡渗利水兼以清热,阿胶滋阴润燥,使水去则热无所附,津复则口渴亦止。因其脉沉细弦,是为阴血不足之脉,尺脉沉说明其阴血不足在下焦肾;小便灼热及口粘,乃是有湿热之象。综合来看,属湿热伤阴,下焦肾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所以心烦失眠。

                              

指导老师评语:失眠症治疗关键在辨证论治。临床中灵活选用经方 ,可以有很好的疗效。《伤寒论》云:“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故选用猪苓汤治疗,该病例很好的运用了伤寒论的经方,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医案二十四

初诊日期:2022.10.17

主诉:左侧腰痛,伴血尿一月余。

现病史:患者一月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痛,伴尿血,在某医院诊断为肾结石而住院治疗,经用治疗后仍左侧腰部隐痛,尿频、急痛而灼热,腹部有窘迫感,呕伴尿血。无发热,无腹痛,无恶心呕吐,无苦干口苦,故到我科就诊。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红,少苔,脉弦数。

辅助检查:B超:左肾结石(外院)

中医诊断:石淋

证候诊断:肝风夹热 下迫膀胱

西医诊断:左肾结石

   法:熄风清热,通淋排石

   方:白头翁汤合导赤散   

白头翁15g   黄柏12g   黄连6g    秦皮12g   生地黄10g   木通10g    生甘草梢6g

   7剂,日一剂

复诊:7剂后患者排小结石1粒,诸症消除

心得体会:白头翁汤本用于治疗热痢,著名中医学家姚荷生认为本方有熄风清热的作用,曾用本方合导赤散治疗癃闭,取得良好疗效,故该患者亦采用以上方法治疗石淋属肝风下迫者,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指导老师评语: 目前白头翁汤常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泌尿系感染等疾病。其用于下痢时,主要为肝风下迫证,但该病例数灵活运用白头翁汤,治疗泌尿系统结石,亦取得良好疗效,这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

 

医案二十五

初诊日期: 2022.5.9

主诉:尿频急尿痛伴腰痛1周。

现病史: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数尿急痛,伴右侧腰部疼痛。曾在外院就诊,查尿蛋白+,红、白细胞+ + + +,诊断为泌尿系统感染。经治料后症状不减,伴带下,口干,遂到新葡亰8883ent门诊就诊。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质略红,苔薄黄,脉象细滑而数。

辅助检查:外院尿常规:尿蛋白+,红、白细胞+ + + +

中医诊断:淋证

证候诊断:阴虚湿热下注

西医诊断:泌尿系感染

   法:滋阴利湿清热通淋

   方:当归12g,贝母12g,苦参12g,生地25g,车前子10g,瞿麦15g,滑石15g,甘草6g

复诊:上方服到第3剂时,腰痛、尿频急等症状明显改善,白带较前明显减少,服4剂后基本消失。舌脉同前,复查尿常规正常。遂将上方加入滑石30g、再服3剂巩固疗效。  

心得体会:本患者以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为主,该方出自金匮要略,主治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但临床中可用治疗泌尿系感染,方中当归活血润燥;贝母利气解郁,兼治热淋;苦参利湿热,除热结,与贝母合用,又能清肺而散膀胱郁热,合而用之,可使血得濡养,郁热解除,膀胱通调,则小便自能畅利,本患者加入生地,因患者舌红、脉细,取其养阴清热之职,且使利湿不致有伤阴之弊。 本方加减法:习惯性便秘者,加麻仁、生首乌、莱菔子、玄参以滋阴润肠;前列腺炎,湿热结于下焦者,加滑石合知柏地黄汤,以滋肾养血清热利湿;妊娠小便涩痛重者,加甘草梢、滑石以通利;热盛小溲色深者,加扁蓄、瞿麦、野菊花、败酱草等以清热解毒。   

                              

指导老师评语:当归贝母苦参丸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妊娠小便难和大便难、肾盂肾炎、前列腺炎小便不利、泌尿系感染等。其病位属下焦,病因是湿热,从气血来说属血分,从表里来说属里证,从阴阳来说属阴证(肝肾),症状为小便淋沥不尽,尿时涩痛,尿色黄赤,或兼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兼滑。本方脉迟缓者不宜,因为苦参有减慢心律的作用。关于本方的贝母,如有燥咳,则用川贝;如前列腺肥大,则用浙贝。

 

医案二十六

初诊日期:2022.5.9

主诉: 尿血2

现病史患:患者2后前无明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腰痛,到泌尿科就诊,诊断为泌尿系感染,与抗生素治疗后(具体不详)疗效不显著,仍有肉眼血尿,到我科门诊就诊,就诊时,患者全程血尿,血色鲜红,小便频数并有灼热感,口渴欲饮,小腹下坠,腰部疼痛,无明显浮肿,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辅助检查:尿常规镜检:红细胞1000+,白细胞+ + +,蛋白+ +,上皮细胞+。腹部平片示:肾及输尿管、膀胱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尿血

证候诊断:热迫膀胱

西医诊断:泌尿系感染、尿血

   法:清热利水,凉血止血

   方: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0g、阿胶6g、滑石15g,白茅根30g、大黄12g

7剂,日一剂  

二诊:2022.5.16复诊,服前药后患者尿血明显减轻,小便颜色变淡,口渴减轻,尿急减轻,守上方加用生地15g。继续服用5剂。

三诊:2022.5.23复诊,患者以上诸证消失,尿常规化验正常。

心得体会:本方证的诊断要点有三:(l)因有阴虚,所以咽干、舌红或绛、脉细,(2)因为水热互结,所以苔必黄或白干,尿黄而量少,膀胱必急,或水渗大肠而濡泻,或津不上承而口渴;(3)因为药用淡渗,所以必具水结而尿少。

指导老师评语:猪苓汤利水,养阴,清热。主治水热互结证,表现为小便不利,发热,口渴欲饮,或心烦不寐,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舌红苔白或微黄,脉细数。又治血淋,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满痛者。有人用猪苓汤治疗肾炎水肿、肾积水、膀胱炎、出血热的休克期、肝硬化所致出血、小便不利、腹水等,但需注意,如果病机属于津亏而无尿排出者,则猪苓汤不能用。

 

医案二十七

初诊日期:2022.6.6

主诉:阴道不规则出血1周.

现病史:患者停经一月余,阴道出血1周,出血量少,色暗红,淋漓不绝,无血块,伴有腰胀、少腹胀痛,纳可,无呕吐、反酸,无口干,轻微苦,二便正常。近半月来情绪不佳。经用黄体酮等治疗后,血量稍少,但仍有阴道出血,脉弦,舌质淡红、苔薄白。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

中医诊断:胎漏、胎动不安

证候诊断:肝脾不和,湿热内停

西医诊断:先兆流产

   法:疏肝理脾,清热利湿,安胎

   方: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10g,白芍15g,白术10g,泽泻10g,云苓10g,川芎5g,桑寄生15g,阿胶9g,苎麻根10g,杜仲10g。共7剂,日一剂。

复诊:2022.6.13复诊,服上药后,患者未再出血,继续服用上药5剂,巩固疗效。血止,随诊,足月顺产一男婴。

心得体会: 

患者妊娠1个月出现腹痛,以当归芍药散为主方,又见出血,故加阿胶补血止血,病属胎动不安,故加苎麻根安胎,腰痛加社仲、桑寄生补肾安胎。                                 

指导老师评语:《金匮要略》云:“妇人怀妊,腹中疠痛,当归芍药散主之。”本方用于胎动不安,目前临床医生惧而不用,多用寿胎丸。但有研究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先兆流产,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现代医学认为,在受精卵分裂旺盛的妊娠初期服药,畸形发生率高。但从本方的使用来观察,在胚胎尚未形成以前给药,改善母体内环境,使受精卵形成胚胎的发育过程获得良好影响,未见有致畸型,而且对儿童的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本人每年均可遇类似病例,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大多数均获满意疗效,足见经方疗效之可靠

                          

医案二十八

诊日期: 2022.6.6

主诉:晨起颜面浮肿,午后下肢浮肿半年余,全身水肿1月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开始出现晨起颜面肿,午后脚肿,1月余前开始出现全身水肿,但水肿不甚,纳尚可,面色萎黄,精神一般,大便软,小便短少、色黄、无灼热、无尿痛。曾在外院就诊,予发汗利尿等法治疗近3个月,水肿及蛋白尿均无好转,故到我科就诊。

既往史:肾炎数年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辅助检查:尿蛋白+++

中医诊断:水肿

证候诊断:血虚水湿内停

西医诊断:慢性肾炎

   法:利水祛湿补血

   方: 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泽泻10g,白术10g,茯苓10g7剂,日一剂

复诊:2022.6.13 水肿略减,尿蛋白减为++,原方加用猪苓15g再服7剂。2022.6.20 水肿较前继续减轻,尿蛋白减为+,守前方改茯苓30g

 2022.6.23 水肿基本消失。

心得体会:患者其面色萎黄,浮肿不甚,考虑血虚水湿内停,用当归芍药散,本病辨证关键在于抓住脉细弦,面色萎黄,为血亏之象,大便软、水肿,为脾虚有湿之证,故用当归芍药散原方,效如桴鼓                               

指导老师评语:当归芍药散临床应用广泛,补血养血功效显著,该患者治疗过程中抓住了患者的主症,同时兼顾了患者的兼症,故治疗效果显著。

                                              

医案二十九

诊日期: 2022.3.28

主诉:双手指间皮肤瘙痒数月。

现病史:患者数月前开始出现双手指间皮肤瘙痒,出现小水泡,挤破水泡后瘙痒可减轻,无口干口苦,食纳可,大便粘,时有便秘。

既往史:体健。个人史:平素喜欢吃烧烤。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沉,双手指间可见小水泡称簇,部分干燥结痂。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湿疹

证候诊断:痰湿蕴结

西医诊断:湿疹

   法: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方:荆芥10g  防风10g  蝉蜕6g  苦参10g  火麻仁15g 苍术10g  知母5 g  石膏10g  牛蒡子10g  当归5g 生地10 g 乌梢蛇15g  甘草6 g  土茯苓15g  白鲜皮15g 

山药15g  七剂,颗粒剂,水冲服,每日两次

复诊:七日后患者复诊,诉已无明显瘙痒,双手指间水泡基本消失,结痂基本脱落,大便已正常。查体:舌淡红,苔白腻,脉沉。

 处方:在原方基础上加滑石15g ,加强除湿。      

心得体会:患者为湿疹患者,患者平素喜欢吃烧烤,烧烤性热,导致湿热内生,浸淫血脉,湿热不得疏泄,故出现湿疹,方用消风散加减,故效果显著。                                 

指导老师评语:消风散是中医治疗风疹、湿疹经典方药,临证效果显著,运用时需随症加减,如风热偏盛,可加金银花、连翘疏风清热解毒,湿热偏盛,可加栀子、车前子等清热利湿,血分热盛,可加赤芍、丹皮等清热凉血。

 

医案三十

诊日期: 2022.6.13 主诉:双手皮肤瘙痒3月余

现病史:患者3月前开始出现双手掌皮肤瘙痒,伴反酸、餐后恶心感,纳差,口干、口苦,月经经期2天,量少,色暗, 无痛经,大便粘,1/天。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体型肥胖,双手掌大鱼际除可见发红,散在成簇状水泡,舌淡红,苔白腻,脉沉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湿疹。

证候诊断:脾胃湿热,少阳证

西医诊断:湿疹、胃炎

   法:清热祛湿止痒、健脾和胃降逆,和解少阳

   方:柴胡10g   黄芩15g  半夏10g  党参10g 大枣10g  滑石20g 土茯苓15g   苦参15g 麦冬15g  黄连3g  干姜6g  白鲜皮15g 甘草6g  白术15g  甘草6g 

七剂 颗粒剂 每日一剂

复诊:患者713 复诊,复诊时,患者双手瘙痒消失,反酸减轻,食纳改善,大便较前轻松,条状大便,睡眠较前改善,仍有嗳气。

查体:舌淡红,苔微黄,脉沉。

处方:在前方基础上加厚朴10   竹茹10 和胃降逆。

心得体会:该患者体型肥胖,肥人多湿,湿热内生,脾胃运化、升降失常,口干、口苦属少阳证,故处方以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为主,效如桴鼓。

                          

指导老师评语:临床上治疗患者,中医主要抓住,该患者有小柴胡汤证,故用小柴胡汤效果显著,这也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

                                            

 

备注:以上医案仅供同行参考学习, 患者如未获得专业医师指导,请勿私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