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志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医案分享(1-10篇)

发布人:中医科 发布日期:2022-12-22

  医案一

初诊日期:2022.7.22

主诉:反复胃脘隐痛4

现病史:患者于4年前开始出现胃腕部隐痛,反复发作,曾服用中西药仍不能好转,近期胃口不好,进食后腹胀,大便偏稀,四肢麻木,倦怠无力,劳动时头昏胸闷,气短,休息时缓解,曾在外院行胃镜就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淡,苔白,脉虚弦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胃脘痛

证候诊断:脾胃虚弱 气虚

西医诊断:胃炎

   法:益气健脾 缓中和胃

   方:黄芪30g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30g  薏苡仁30 g  山药30g  桂枝10g   白芍15g  甘草6g  陈皮10g  佛手19g  山楂15g     7剂  日一剂

二诊: 胃痛已消,大便正常,但是仍然食纳欠佳,原方加麦芽30克,红曲15克,7

三诊: 患者胃纳增加,守方继续治疗。

心得体会:方中白术,茯苓,薏仁,山药能健脾渗湿,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党参,黄芪补气升阳,能增强脾运,促进消化、吸收、输布等功能,陈皮,佛手,山楂,理气和胃,桂枝温中。脾气升,胃气和则纳运正常.气血生化有源,故精神,体力恢复                              

指导老师评语本患者乃脾虚运化无力,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故纳差难消化,大便不实,以致宗气虚弱,血不荣脑,故头昏,胸闷,气短,四肢不舒,不耐烦劳。治疗应已健脾补宗气和胃为主。

 

医案二

初诊日期:2022.11.11

主诉:胃脘隐痛3

现病史:患者3年前出现胃脘灼热,疼痛拒按,曾做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服用西药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目前症状加重,伴咽干,喜凉饮,咳白厚痰不利,颜面潮红,形体丰腴,咽部充血,手心灼热,

既往史:无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红,苔薄微黄,脉缓滑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胃脘痛

证候诊断:阴虚胃热 痰热蕴肺

西医诊断:胃炎

   法:养阴清热 理气通络和胃

   方:沙参30g  麦冬20g  蒲公英30g  陈皮10g  佛手10g  山楂30g  桃仁10g   丹参15g  元胡10g  五灵脂10g  冬瓜子30g  7

二诊: 服药后胃脘灼热、胀痛减轻,饮食睡眠正常,但咳痰干涩不利,右胸闷痛,喜凉饮,掌心灼热,脉缓滑,舌偏紫,苔薄黄,胃热已减,阴液未复,痰浊内蕴,肺气不肃,守前方加川贝10克,地龙15清热化痰.14

三诊上方服用14剂后,胃脘灼痛已消,咳痰减少且容易咳出,脉缓滑,掌心灼热,舌偏紫,苔白。胃气已和,痰热未清,守上方去冬瓜子、元胡、川贝,加瓜蒌仁20克,黄芩10克,继续服用7.

后随访,饮食,睡眠,大便均正常,痰减少。

心得体会:本病用沙参,麦冬等甘寒清养畏阴,陈皮、佛手理气,兼治养阴之滋腻,再配蒲公英清热,再加宣肺化痰之品冬瓜仁,抓住了主要矛盾,疗效较为显著         

导老师评语 《内经》中说:阴虚生内热。胃阴不足,虚热内生,固见胃脘隐痛或灼热,还可见颜面潮红,手心灼热,但因兼有痰热蕴肺,固咳白厚痰且不利,本病抓住了患者的主要锚段,因此在治疗上已补益胃阴为主,而监治其他症状,较为全面。

 

                    医案三                                

 

诊日期: 2022.6.13  

主诉:发现肝癌一天。

现病史:患者三个月前体检时发现肝脏低回声光团,昨日性上腹部CT发现小肝癌,肝硬化,脾大。遂前来就诊。现证见眠差难以入睡,易醒,无夜尿,纳差,口干,口苦,有口臭,大便1-2/次,质干,小便黄,平时畏热,全身易汗出,右胁肋隐痛,胀闷。

既往史:小三阳30年、慢性胃炎病史数年。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红苔黄脉弦细。肢温,指甲不平,无月牙

辅助检查:舌红苔黄脉弦细。肢温,指甲不平,无月牙

中医诊断:肝癌  鼓胀 积聚 不寐           

证候诊断:少阳病合肝血不足

西医诊断:原发性肝癌、 乙肝肝硬化、脾大、慢性胃炎

   法:和解少阳,补血散结

   方:柴胡10g  黄芩10g  法半夏10g  生姜3片 党参15g  大枣15g 炙甘草10g  内金15g  当归10g  熟地20g  白芍15g  牡蛎30g  糯稻根20g  麻黄根20g 半边莲15g  胆南星10g  三七5g   白英10g  红芪1袋  桃仁10g  阿胶3g  藿香10g 菖蒲10g  制为膏方,服用2

复诊:患者于2022825日复诊, 其于7月行肝癌切除术。服用前方症状改善。体格检查:T36.8℃,舌暗红苔薄白腻,脉弦细。

复查B超示:肝脏部分切除术后,胆囊切除术后,脾大。

20221220日复查B超未提示脾大。

心得体会:肝癌基本病变为淤、毒、虚;治疗应以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为原则。患者为少阳病,同时又有肝血不足,其气滞血瘀痰凝而致鼓胀、积聚,舌下脉络淤滞、苔腻体现肝癌淤毒交结,现阶段该病人以邪实为主兼见阴虚表现,故以化淤消痰,扶正散结为法,半边莲、胆南星、半夏、黄连等清热解毒化痰,桃仁、三七、红豆杉等活血化淤抗癌,辅以阿胶、熟地黄、白芍等滋养肝肾之阴。同时采用经络推针调理患者经络瘀堵,生机饮食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肿瘤复发。嘱咐患者继续生机饮食,适当补充微量元素,预防外感,规律作息,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指导老师评语我认为肝癌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严格的规范化管理与治疗,以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与减轻痛苦为目标。除中医中药的治疗外,还应辅助穴位敷贴、生机饮食、经络推经等自然疗法调动人体的自愈能力,且本着无害的原则,从而使得经络得以疏通、改善局部的微循环、补充能量、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自我修复能力。最终达到改善患者的体质,改善易生肝癌的内环境。        

 

医案四   

诊日期:2022.6.7

主诉:咳嗽伴声嘶20余日。

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经常感冒,颈部。上腹。腰背怕冷,四末凉。怕风甚。20余日前再次外感后咳嗽不愈,声哑,有痰难以咳出,痰白粘,咽干欲饮水,咽痛,无汗,后枕部疼痛,背部恶风。自觉上腹不适,大便烂十余年,1/日,完谷不化,进食热性食物则咽中不适,进食生冷则腹中不调,纳可,眠差,难以入睡,多梦。     

既往史:有低血糖、低血压病史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腻寸关浮,尺弱。指甲不平。

辅助检查:2022.5.31新葡亰8883ent查胸片心肺未见异常,鼻咽镜诊为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

中医诊断:咳嗽、头痛、喉痹、,不寐

证候诊断:厥阴病、少阴咽痛

西医诊断:咳嗽,慢性咽炎,颈椎病

   法:清上温下

   方:甘草桔梗汤合乌梅丸加减

          甘草10g   桔梗10g  葛根15g   桂枝5g  白芍15g  玉竹10g 乌梅15g  黄连5g  黄柏5g   附子5g 干姜5g 细辛3g  当归10g  天冬10g  炙甘草10 白术10g

          党参10g 山香圆叶1袋 五味子10g  

复诊:患者于2022615日复诊,患者上证均有所好转,自汗。守上方加茯苓5g,糯稻根15g,黄芪10g,制为膏方服用。

三诊:患者于2022817日复诊,咳嗽已愈,服用膏方期间未再感冒,大便烂改善,畏寒现象好转。守上方再服之。

心得体会:患者因久咳易感冒就诊,但详细询问发现患者为太阳表虚证兼有厥阴病。其反复大便烂是由于厥阴病。其咽痛为少阴咽痛:“少阴病,咽痛者,可与甘草。不差,与桔梗汤”。“甘草汤方,甘草二两,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清热解毒,利咽止痛,用治伤寒少阴阴火上扰所致咽痛,用生甘草二两。(《伤寒论》用甘草之处不止一方,生用者唯此一方)。要求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每日1剂,分2次服,其目的在于直入少阴,清少阴伏火,解阴经之热毒,缓急而止咽痛。甘草生用清热解毒,炙用或久煎力缓。                         

指导老师评语 伤寒论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刘渡舟认为此为少阴阴不足病。少阴病出现咽喉的证候原因:少阴经脉走于咽部,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寻喉咙,其支别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少阴阴亏不能滋润咽喉。少阴之火发生的咽喉痛,当与肺胃火鉴别,前者没有恶寒、发热、大便秘结、咳嗽等症,只是嗓子疼,咽喉充血比较轻,脉细、小便不利而色黄。临床中见咽痛当详辩六经。  

                                          

医案五  

诊日期: 2022.3.17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

主诉:反复胸闷、心悸一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阵发胸闷、心悸,无伴胸痛。影响睡眠,需坐起后半小时左右可缓解。新葡亰8883ent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未见异常,患者遂前来就诊。就诊时神疲乏力,无头痛头晕等,纳可,无口干口苦,眠差,小便稍黄,大便正常。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紫暗,舌下脉络瘀曲,苔白腻,脉沉弦。

辅助检查:常规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胸痹

证候诊断:痰瘀互结

西医诊断:心绞痛?

   法: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方:柴胡12g白芍15g,枳壳12g,川芎12g,丹参15g,薤白15g,瓜蒌子20g,桃仁10g,红花10g,葛根15g,姜半夏15g,田七9g,五指毛桃30g, 甘草6g   7剂,煮水200ml,饭后温服

复诊:2022324

患者诉服药及后无明显不适,稍有口干,胃纳睡眠可,二便调; 舌暗红,苔白腻,舌下脉络淤紫,脉沉弦。

药物:原方加天冬10g。共予以14剂,诸症消失。

心得体会: 胸痹是以胸膺部窒塞疼痛为主的病证,古代亦称“心痛”或“真心痛”。诸阳受气于胸中而转行于背,胸中阳气不振,津液不得输布,津停痰聚,阻碍气机,故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痰阻气滞,肺失宣降,则见喘息,咳唾;阳虚痰凝气滞,故见舌苔白腻,脉沉弦或紧。本证病机为胸阳不振,痰阻气滞。治以通阳散结,行气祛痰。方中瓜蒌实为君,理气宽胸、涤痰散结,该药擅长利气散结以宽胸,并可稀释软化稠痰以通胸膈痹塞。薤白为臣,通阳散结,行气止痛。因本品辛散苦降,温通滑利,善散阴寒之凝滞,行胸阳之壅结,故为治胸痹之要药。瓜蒌实配伍薤白,既祛痰结,又通阳气,相辅相成,为治疗胸痹的常用对药。佐以白酒,辛散温通,行气活血,既轻扬上行而助药势,又可加强薤白行气通阳之力。临床上我常用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起效迅速。

指导老师评语《金匮玉函经二注》 “寒浊之邪,滞于上焦,则阻其上下往来之气,塞其前后阴阳之位,遂令为喘息,为咳唾,为痛,为短气也。阴寒凝泣,阳气不复自舒,故沉迟见于寸口,理自然也;乃小紧数复显于关上者何耶?邪之所聚,自见小紧,而阴寒所积,正足以遏抑阳气,故反形数。然阳遏则从而通之,瓜蒌实最足开结豁痰,得薤白白酒佐之,既辛散而复下达,则所痹之阳自通矣。”临证如辨证准确,经方的应用疗效立竿见影。

                                 

医案六          

诊日期: 2022.2.8

主诉:因发现HBsAg阳性20余年

现病史患者20余年前发现HBsAg阳性,未治疗,数月前发现肝硬化、门脉高压,无口苦,睡眠差,难入睡,轻微口干,无腹胀腹痛,无鼻及牙龈出血,精神、食纳可,二便正常。

既往史:“乳腺癌术后”病史9年、糜烂性胃炎病史3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面色黧黑,肝病面容,巩膜轻微黄染,舌红,苔薄黄,脉弦。肝掌阴性,蜘蛛痣阴性。

辅助检查:外院肝功能:ALT,AST,升高,TBIL41.2umol/LALB27.6g/L

中医诊断:鼓胀、黄疸,不寐

证候诊断:肝胆湿热,黑疸,心肝火旺

西医诊断: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乳腺癌术后,糜烂性胃炎,失眠症

   法:清肝利胆,利湿退黄,清心安神

   方:茵陈40g  栀子15g 大黄6g  芒硝3g  枯矾3g   柴胡9g   黄芩10g  法夏9g  郁金30g  甘草10g  黄连6g  生地20g 当归10g  白芍15g  麦冬15g  鸡内金20g

               川芎5g   14剂 颗粒剂

复诊:2022.2.23复诊 患者睡眠改善,口干减轻,精神、食纳可,二便正常。嘱其复查肝功能

心得体会:该患者诊断明确,治疗以茵陈蒿汤+硝石矾石散+疏肝利胆药及清心肝之火之药为主,再辅以鸡内金软坚而无出血之虞,加用四物汤补肝血,因熟地滋腻碍胃,故以生地代之,并取其凉血活血之功。方中硝石矾石散出自《金匮 黄疸病脉证并治》,为治黑疸之方,患者面色黧黑,当属黑疸,故用硝石矾石散。硝石矾石散除治疗黑疸外,还用于治疗各种结石,如胆囊结石,肾结石等等,杨老师云,该方可化多种石头。                         

指导老师评语:《金匮》黄疸病脉证并治云“膀胱急,少腹热。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用硝石矾石散主之。在临床上,遇到黄疸,除了知道阳黄、阴黄之外,对于慢性肝病,反复黄疸患者,后期往往面色黧黑,此为黑疸,硝石矾石散对黑疸疗效确切临床上,肝病换阵往往存在肝血亏虚的表现,此时一定要重视补肝血。

 

医案七    

诊日期: 2022.2.21

主诉:疲乏无力3月余就诊。

现病史:患者近3个月来疲乏无力,精神差,气短,休息不好使易头痛,夜尿一次,无口干口苦,食纳可,大便正常,月经周期正常,经期5天,量中等,睡眠可。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查体:面色萎黄,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弱,双手指甲月牙一个,Bp:97/65mmHg.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虚劳

证候诊断:气虚气陷,夹湿 肝血虚

西医诊断:疲劳综合征

   法:补气升阳举陷,养血祛湿

   方:  黄芪45g  知母10g  柴胡9 g  桔梗15g 升麻9g   党参15g  白术15g   茯苓15g  当归9g   白芍10g   川芎6g   熟地黄15g  山药15  炙甘草6  七剂 颗粒剂

复诊:患者2022.2.28复诊,患者疲乏无力明显减轻,精神好转,气短减轻,夜尿一次,无口干口苦,食纳可,大便正常。查体::面色仍萎黄,舌淡红,苔白,脉沉细,Bp:108/70mmHg.守前方继续服用7剂。

心得体会:患者青年女性,疲乏无力,面色萎黄,气短,血压低,脉弱一派气虚气陷、血虚之象,对于此类患者,用張锡纯升陷汤,黄芪配伍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并以知母之凉润,桔梗载药上行,故可起到很好的效果,患者面色萎黄,血压低,脉沉细弱考虑亦存在血虚,故应气血双补。同时加用健脾之药促进脾胃运化,祛湿。

指导老师评语:升陷汤出自張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方主要用于大气下陷,此方一定要重用黄芪以达到补气之效果,临床用于气虚气陷之证疗效甚佳,可治疗低血压,还可治疗形体消瘦之人的内脏下垂,比如胃下垂,子宫脱垂,肛门脱垂等。但对于真实假虚之人不可用。

 

医案八       

诊日期: 2022.4.4

主诉:因反复咳嗽4月余

现病史:患者近4个月来反复咳嗽,咳嗽,怕风,遇风则痒,头痛,遇冷鼻塞,黄色浓稠痰,在当地诊所就诊,与头孢类抗生素等治疗后症状无明显好转,也在南方医院就诊,服中药治疗及蓝芩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等治疗后可好转。待两三日后症状再发,目前患者仍有咳嗽,怕风,咳嗽遇冷加剧,有白色稀痰,但伴咽痒,出汗,无咽痛,无气喘。

既往史:高血压数年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淡红,苔微黄,脉浮,咽不红,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咳嗽

证候诊断:风寒犯肺,太阳表虚证

西医诊断:咳嗽

   法:温肺化痰止咳

   方: 桂枝6g   白芍10g  大枣10g  干姜9g  防风10g  细辛3g  紫菀15g   款冬花15g  五味子9g  陈皮5g  法半夏10g  百合10g  茯苓15g  炙甘草6g  七剂,水煎服,1/  结合穴位贴敷肺寒方(七次)以及和合治疗仪治疗(四次)

复诊:未复诊

心得体会:患者反复咳嗽,表现为咳嗽,稀白痰,咽痒,出汗,咳嗽,遇冷加剧,以上均为风寒犯肺证,中医治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风寒犯肺,故治疗以温肺化痰止咳为主,伤寒论云有汗桂枝汤证,无汗麻黄汤证。故以桂枝汤为主方,用陈皮半夏茯苓取二陈汤化痰健脾之意,这久咳伤肺肺阴亏虚,故用百合敛肺止咳养肺阴。同时结合我科自然疗法:穴位贴敷及和合治疗仪治疗,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指导老师评语:对于咳嗽患者,一定要辨别外感和内伤,外感还需辩风寒、风热、风燥,内伤需辩痰湿,痰热,还需分虚实,辩气虚、阴虚等,从六经辩证来看,新发咳嗽或咳嗽病程短属太阳病,但是太阳病还需辩表实、表虚。根据不同情况来用药,如能辩证准确,必能做到药到病除。

 

医案九

诊日期: 2022.8.16

主诉:小便白,浑浊1月余。

现病史:患者1月余前淋雨,受寒后出现小便色白,浑浊,伴尿道有发痒感,小便后有精液滑出,伴身体疲惫,精神差,大便正常,食纳尚可,睡眠可。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查体:舌质淡,苔薄白,脉弦,重按无力。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尿浊

证候诊断:肝风,肾失封藏

西医诊断:泌尿系统疾病

   法:疏肝固肾,培补气血

   方:黄芪30g  山茱萸15g  山药30g  龙骨30g 牡蛎30g  白芍15g  桂枝9g  生地10g  甘草5g   七剂,颗粒剂,水冲服,每日两次

复诊:七日后患者复诊,诉已基本无尿浊,且精神明显好转,查体:脉沉,重按有力。因患者风已去,故继续予原方去桂枝,改生地为熟地,加强补血。

心得体会:此患者尿浊,考虑遇淋雨,风寒后,寒邪入肝,肝风得动,致使疏泄太过,肝为肾行气太过于疏泄,日久致肾失封藏,故尿白浊且精亦随尿液而出,尿道发痒感,亦为风邪内袭之故。该方以黄芪为主,补气,驱风外出,桂枝祛风寒,加山茱萸,龙骨,牡蛎收敛固涩,助肾封藏,同时,生地,山药补脾肾,芍药平肝,故能全方能起到良好疗效。                              

指导老师评语:该病临床上并不多见,《内经》云肾主蛰藏,肝主疏泄,风气通于肝,肝行肾之气。该患者淋雨遇风,受风寒而导致尿浊,精液随小便而出,故治疗当以疏肝,固肾为主。全方以黄芪为君药,《神农本草经》中说黄芪主大风,因此风入脏,黄芪能祛风外出,且黄芪善于补气,气盛自能固摄,使不能滑精。该病乃内伤疾病,就诊时患者毫无外感之象,但患者正处青壮年,不应肾虚,所以一定有原因,细问之下才知其有外感病史,因此,遇病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须知外感可转为内伤,内伤日久更易致外感。

 

 医案十

诊日期 2022.3.21

主诉:头晕10

现病史:患者10天前开始出现头晕,伴纳差、乏力,眠差,多梦,无天旋地转感,无耳鸣,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心烦,二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体型肥胖,舌苔黄厚,舌下脉络瘀曲,脉弦。血压166/108mmHg.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眩晕。

证候诊断:肝阳上亢,痰湿内蕴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二级

   法:滋阴潜阳,化痰祛湿

   方:天麻15g  钩藤15g  石决明15g  滑石15g 栀子15g  黄芩10g 生地15g   柴胡10g 枸杞10g  菊花15g  龙骨15g  牡蛎20g  白芷10g  牛膝10g  泽泻10g  苍术10g   三七9g  陈皮5g  半夏10g  当归10g  炙甘草10g     七剂   颗粒剂    每日一剂

穴位贴敷痰湿方 血瘀方

复诊:2022.3.28复诊,头晕明显减轻,精神可,无明显乏力,睡眠加捻改善,仍有梦,二便正常。查体:舌苔稍黄,舌下脉络瘀曲,脉弦。血压148/92mmHg.

心得体会:该患者很典型的肝阳上亢,痰湿内蕴证,天麻钩藤饮是中医滋阴潜阳经典方,故对于该类患者一般都有良好效果。对于此类患者,中药联合穴位贴敷等自然疗法,效果更佳。                             

指导老师评语:眩晕乃本虚标实之病,本虚以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该患者头晕,高血压,形体肥胖,舌苔黄厚,舌下脉络迂曲,除肝阳上亢之外还存在痰瘀,故用药时除了平肝潜阳,一定要注重化痰祛瘀,同时对于形体肥胖有高血压头晕的患者,一定要查颈动脉彩超,了解颈动脉有无斑块。在治疗过程中可以用苍术,天麻,田七,水蛭化痰祛瘀,软化斑块。

 

备注:以上医案仅供同行参考学习, 患者如未获得专业医师指导,请勿私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