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志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医案分享(11-20篇)

发布人:中医科 发布日期:2022-12-30

医案十一

                                       

诊日期: 2022.3.22

主诉:大便异常数月

现病史:患者数月前开始出现大便异常,表现为进食后,即欲排便。为稀便,但时有腹痛。尿浊,进食生冷食物后尤甚。喜欢喝水。精神差,纳尚可,睡眠尚可。无里急后重感,无粘液脓血便,无口干口苦。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形体消瘦。双手指甲月牙6个。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下利

证候诊断:脾胃寒湿 上焦热

西医诊断:肠功能紊乱?

   法:燥湿运脾,清上焦热

   方:陈皮10g  苍术10g  厚朴9g 干姜6g  桔梗10g  浙贝母15g  炙甘草6g   山药15g  芡实15g   鸡内金10g   神曲20g  七剂,颗粒剂 每日一剂

复诊:2022.3.29复诊,大便较前成形,查体: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

治疗:守前方继续治疗一周。

心得体会:患者进食后给予排大便,大便质稀。时有腹痛,进食生冷后尿浊,考虑脾胃有寒,但患者喜饮,考虑存在热象,故方中予桔梗,浙贝母清肺热,待肺热清后,在温中,应能取得良好效果

                               

指导老师评语:伤寒论第273条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因此考虑患者为太阴病。脾属太阴,故考虑患者中焦脾胃虚寒。当用理中汤。但太阴病为里寒证,伤寒论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但该患者喜饮,考虑上焦有热,故当先清上焦热。上焦热清了之后,则可与以理中汤之类,对于六经辨证一定要全面,同时还要注重患者的各种症状,抓细节。就这样才能用药精准。

 

医案十二  

诊日期: 2022.9.6 初诊、复诊 发病节气:白露

主诉:双侧头痛三年余

现病史:患者三年前开始出现,两侧太阳穴处疼痛,伴失眠,难入睡,睡眠浅,颈部酸痛,咽部不适,时有稀白痰,颈部怕风,在省中医院就诊后睡眠改善,但仍有两侧头痛,偶有胃部不适,食纳可,大便两次/天,成形,小便黄。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质淡,苔微黄厚腻,舌尖红,舌下静脉瘀,脉弦,双手指甲不平。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头痛 喉痹 不寐

证候诊断:少阳头痛,少阴喉痹,肝血不足,瘀热证。

西医诊断:头痛、失眠症 胃炎

   法:通络止痛,和解少阳,解肌,安神

   方:葛根15g 麻黄6g,桂枝6g,苦杏仁9g,党参9g,大枣10g,甘草9g柴胡9g,黄芩9g,半夏9g,蜈蚣9g,当归10g,黄连3g,干姜9g,桔梗9g,酸枣仁20g,全蝎6g.

复诊:服药一周后两侧头痛好转,但仍然存在,颈部偶有酸痛,咽中有痰难咳出,胃痛好转,纳可,大便稀,每天2~3次,小便黄。口干,偶有口苦,自汗。查体,舌尖红,边有瘀痕,苔黄厚腻,舌下静脉瘀,脉弦。

治疗:前方基础上加用白芍、细辛止痛。

心得体会:患者头痛日久,特点表现为两侧头痛,伴有颈部酸痛,因此除了考虑少阳头痛之外,还需考虑太阳伤寒,治疗上可以桂枝汤加小柴胡汤为主,对于顽固性头痛,可适量加用虫类药祛风通络止痛,效果好。同时,要兼顾患者其他症状,患者胃部不适,时有疼痛,故予半夏泻心汤治疗患者胃部不适。                                        

指导老师评语:头痛有少阳头痛,有厥阴头痛,少阳头痛,阳明头痛,因此在临床中一定要分清楚,少阳头痛多表现为两侧头痛,厥阴头痛为巅顶痛,太阳头痛多于头后部疼痛,头痛有一经病变,也有多经病变,对于顽固性头痛,适量加用虫类药祛风通络止痛,效果好。

 

医案十三

诊日期: 2022.9.20

主诉:面部痤疮一年余

现病史:患者一年前开始出现面部痤疮,面部可见红色丘疹,有脓包,心烦浮躁,易疲劳,四肢欠温,夜间易醒,醒后口干,食纳可,大便稀。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淡苔,稍腻,脉濡弦。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痤疮 不寐

证候诊断:厥阴病

西医诊断:痤疮

   法:清上温下

   方:乌梅30g,黄连10g,黄柏6g,附子6g,桂枝10g,细辛3g,川椒3g,干姜6g,党参10g,当归6g  7剂,颗粒剂,嘱患者复诊

复诊:患者9.27复诊,复诊时,患者痤疮新发较前明显减少,下半夜醒的次数减少,四肢转温,醒后仍稍渴,仍易疲劳,查体:舌淡,苔腻,脉濡弦。

治疗:前方基础上加黄芪20,黄柏10,继续服用14剂。

三诊:患者诸证好转,没有新发痤疮,睡眠明显改善,大便成形,查体:舌淡,苔薄,脉弦细,继续吃七剂巩固疗效。

心得体会:患者夜间醒后口干,大便稀,四肢欠温,考虑厥阴病,故用乌梅汤。复诊时,患者症状好转,加用黄芪增强补气行血之力,但仍口渴,加大黄柏,滋肾除渴。患者虽以痤疮为主症,但治疗时应考虑整体,这就是六经辩证的优势。                                

指导老师评语:此患者说明,临床上,只要有符合六经病的证侯,辩证准确,治疗时不必盯着患的某一症状,而是要整体治疗,这更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此病抓住患者夜寐易醒,伤寒论中说,厥阴病欲解时,丑至寅,患者醒后口干,四肢欠温,大便稀等,符合厥阴枢机不利,寒热错杂的病机,故乌梅丸有奇效。

 

医案十四

就诊日期: 2022.9.14 

主诉:失眠3

现病史:患者入睡难,有时整夜难以入睡,就诊时,患者坐立不安,记忆力下降,反应能力下降,每日靠服用“安定片10mg”才可入睡,时有胸痛,乏困无力,纳少,无口干口苦,无头晕,二便调。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查体:舌质红,苔薄黄,舌下静脉曲张,脉弦细。

辅助检查:多次检查心电图、胸片、胸部CT、头颅CT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不寐

证候诊断:痰热内扰,肝气郁结。

西医诊断:失眠症。

   法:化痰安神,疏肝理气

   方:茯苓15g,半夏10g,枳实10g 陈皮5g, 大枣15g,香附15g,郁金15g,珍珠母30g,酸枣仁30g,川楝子15g,元胡15g,合欢花6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柏子仁15 麦冬15.14剂,颗粒剂,每日一剂

复诊:2周后复诊,患者睡眠改善,精神改善,无坐立不安,停安眠药每晚可入睡,每晚可睡5小时。查体: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继续原方治疗14剂。

心得体会:失眠中医叫不寐,主要是因为阳不得入阴常留于阳而导致,失眠病因有虚有实,实中痰热内扰最多见,肝气郁结,心火旺亦不少见,虚证多由于脾虚或气血亏虚导致。此患者痰热与肝郁并见,自然难以入眠,治疗时清热化痰,疏肝行气安神,自然能取得好效果。

指导老师评语:治疗痰热内扰,温胆汤最为经典,温胆汤原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或梦寐不详,或异象感惑„„或短气悸乏,或复自汗,四肢浮肿,饮食无味,心虚烦闷,坐卧不安。”,在治疗过程中,需随症加减,兼心肾不交加用交泰丸交通心肾;兼肝气郁结加用香附、郁金,行气开郁,痰浊兼盛,加以胆星、石菖蒲;痰蒙清窍者,加入煅龙牡、珍珠母,以重镇安神。

 

医案十五

诊日期: 2021.12.7

主诉:背部皮肤灼热两月余

现病史: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腋窝麻感,后逐渐进展为右侧腋下烧灼热感,夜间侧卧后麻木,继而背部灼热感,无皮疹等。肩部酸痛。天气炎热时背部多汗,汗出如水,天气转凉后多汗减少,夜间头汗多,口干口苦,脐右侧肌肉疼痛,平素易腹泻,大便1-2/日,或偶有便秘,大便质粘,小便黄,无夜尿,纳可,眠尚可。

既往史:饮酒史,长期冷水沐浴。转氨酶升高(原因不明),血糖升高。有高尿酸血症。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青紫尖红,苔白腻,脉右寸浮,余沉滑。指甲不平。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少阳病,厥阴泄泻,盗汗

证候诊断:太阳表虚,营卫不和

西医诊断:感觉异常查因,胃肠功能紊乱

   法:调和营卫,和解少阳

   方:柴胡10g 黄芩10g 法夏10g  生姜3片 党参15g  大枣10g 炙甘草10g  桂枝10g  白芍15g  陈皮10g  昆布30g  牡蛎30g 黄连5g  附子5g  干姜5g   细辛3g  当归10g  牡丹皮10g  乌梅15g   丹参破壁1袋   颗粒7剂,并制为膏方服用2

复诊:患者于20220104日复诊,服前药后皮肤灼热感消失,但仍有双侧腋下、左肩胛及右侧腰部、脐右侧皮肤疼痛,夜间明显。饮酒控制,体重下降,口干口苦,大便2/日,便烂,小便臭,无夜尿。

查体:舌淡紫苔白腻,脉沉滑。

处方:守上方加鸡血藤20g  紫草15g  茯苓20g 

心得体会:患者夜间皮肤灼热明显。仲景明言: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再加之厥阴病提纲条文:厥阴之为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下之,利不止。就已经告诉提示了心中疼热的典型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了后背发热;阴阳气不相顺接的临床表现。《伤寒论》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就是因为阴阳气不相顺接,所以厥阴病寒热错杂,死证最多。予以乌梅丸加减。 

                             

指导老师评语:方证辨证,即有是证,用是方的辨证方法,有称之为“方证对应”的,有称为汤证(或方剂)辨证的,此为《伤寒杂病论》之一大特色。不少疑难重症,在书中不仅有精辟论述,而且从方证辨证角度出示了高效方药。当代不少中医学家称《伤寒杂病论》是“治疗疑难病的专书”,“经方能起大病”等,经方大家胡希恕老先生更是提出了“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其一生的医疗实践证实了《伤寒杂病论》的方证辨证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方证辨证体系的主要内容,虽由“方”和“证”两方面组成,但其关键和核心在于“证”。即首先要病者身上确实有客观存在的“证”,才能去讨论相应的“方”;客观的证决定了主观的方,有是证,才立是方,有是证,才用是方。该患者三经合病,因此使用3个方合用。

 

医案十六

就诊日期: 2022.8.4

主诉:失眠3-4

现病史 夜间口渴严重,需要饮水大约1L才稍微缓解,仍渴。无畏寒,汗出较多,满头汗,口干口苦冬季更明显,头晕,精神差,坐下就想睡觉,失眠,难入睡。纳可,夜尿多,2-3次,大便正常,腰酸。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红苔黄腻,脉沉细弱,指甲不平,月牙少,158cm56kg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202119日外院:肝脏多发囊肿、脂肪肝;左肾少量积液。

中医诊断:不寐 自汗

证候诊断:少阳自汗证  少阴不寐证  

西医诊断:失眠,肝囊肿,脂肪肝,肾积液

   法:和解少阳,养阴安神

   方:柴胡10g  黄芩10g  法半夏10g生姜3片 太子参15g 大枣10g炙甘草5g          黄连6g  生地20g  麦冬15g  天冬15g  当归10g 女贞子15g  墨旱莲15g   陈皮10g  茯苓15g  酸枣仁20g  知母10g  天花粉15g  防己15g  阿胶3g       颗粒*7 并制为膏方

复诊:患者于20221014日复诊, 服前药后上证好转,夜间口干明显缓解。处方:守上方为膏方服用

心得体会: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为《伤寒论》方 ,主治“少阴病 ,得之二三日以上 ,心中烦 ,不得卧”。辩证要点为心中烦躁 ,辗转不眠 ,手足心热 ,口干盗汗 ,小便短赤 ,舌质红、脉弦。鸡子黄不可与药同煮 ,应该用煮好后的汤液冲服 ,虽味腥难咽 ,但效果明显 ,一般两剂后病人可平烦躁而安静。若阴虚明显 ,加用麦门冬、天门冬、五味子、生地黄等。用小柴胡汤疏解胆热,用益胃汤补阴生津,缓解口渴症状。同时配以酸枣仁知母,养心安神。

                            

指导老师评语失眠症治疗关键在辨证论治。临床中灵活选用经方 ,可以有很好的疗效。但需提出的是 ,经方应用时也要注意随证加减 ,药量也应因人因证而异 ,不能生搬硬套、原方照抄。而且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经方结合使用 ,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经方还可配合时方、土方 ,取长补短 ,提高疗效。失眠症的治疗是复杂而且持久的过程 ,不能偏执于方药的作用 ,要重视病人的心理、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调节才能够达到治愈目的。

 

医案十七

 

诊日期:2022.10.24

主诉:舌头不适、胀大感半年余。

现病史:20228月洗澡后吹空调,之后出现舌头不适,舌头胀大感,曾多次在外院就诊(具体不详),无明显好转,现患者仍有以上症状,伴口淡,口水多,饮水多,无口干,无口苦,饮食可,无头痛,大便烂,睡眠欠佳,凌晨一到两点即醒,醒后不能再入睡,夜尿2~3次,无头晕,无腰酸,无出汗,无嗳气反酸,无腹胀腹痛,无畏寒患。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可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质稍暗,苔微黄脉弦细,尺脉弦,舌下静脉瘀,双手指甲有竖纹,无光泽,月牙三个。Bp181/80mmHg  身高158cm  体重80kg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太阳病  不寐

证候诊断:脾虚夹湿夹瘀

西医诊断:高血压病  肥胖症

   法:祛风散寒,温中健脾,安神

   方:麻黄9g,桂枝9g,白芍12g,生姜9g,大枣15g,炙甘草6g,干姜15g,白术15g,党参15g,附子6g,远志10g当归10g,陈皮15g,茯苓15g,昆布30g,牡蛎30g,莲子15g,芡实15g 酸枣仁30g,泽泻15g,猪苓15g,灯盏花10g   7剂  颗粒剂

复诊:2022.11.1复诊 患者仍有舌头不适,口口淡减轻,口水较前减少,服药后睡眠改善,凌晨3:00左右醒,每日1~2次大便偏烂,夜尿2次,口不干,嘴唇干,无口苦,下肢有沉重感。查体:舌质暗有裂纹,苔黄,脉弦尺脉弱。Bp181/90mmHg

治疗:守前方去麻黄,改桂枝为6g,加山药30g 石决明30g三七5g苍术10g  水蛭5g  七剂颗粒剂

三诊2022.11.10 服药后,症状上午好转,但是下午仍然有舌头胀,觉得舌头粗有颗粒感,双下肢无力,有沉重感,大便稍烂,但较前成形,每日两次,食纳可,睡眠改善,醒的时间推后,口淡继续减轻。

查体:舌暗苔白,脉弦细,尺脉弱,血压195/85mmHg。  

治疗守前方继续服用7剂。

心得体会:该患者初诊时因为症状不典型,不知从何下手,患者有脾虚,有高血压,有血瘀,但舌头胀大和以上并没有明显关系,因此如仅仅用健脾祛湿化瘀活血之法,可能效果不佳,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史,从六经辨证,患者是因为洗澡后吹空调导致的症状,因此需要考虑外邪,太阳病,外邪不解,传太阴,故见大便稀,传少阴,故见夜尿。患者二诊时,因血压明显升高,故加用石决明潜阳,患者唇干,故去麻黄,加用苍术、水蛭、三七加强活血通络。

指导老师评语:该患者症状较少见,症状不典型,但患者有洗澡后吹空调的重要病史。因此从六经辩证考虑患者外感风寒后,寒邪入内,导致太阳经病变,因此用麻桂各半汤,邪传太阴,脾受损,故见口干,下利,传少阴,肾受损,故夜尿多,早醒。因此治疗上,予麻桂各半汤+理中汤+二陈汤为主,确会起效。患者高血压病,形体肥胖,需加用苍术、水蛭、三七、天麻等药活血通络,现在药理学研究,以上药物均有降脂、软化血管等作用。

 

医案十八

就诊日期:2021.11.19

主诉:发现HBsAg阳性10余年,肝功能异常3月。

现病史:患者自幼发现乙肝表面抗阳性,肝功能均正常,未进行规则治疗,3月以前在当地医院就诊,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315U/L,谷草转氨酶102U/L,予甘利欣等治疗后肝功能好转,有口干口苦,20221118日外院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636U/L,谷草转氨酶203U/L,总胆红素21.6umol/l,HBVDNA:7.21*107/L,伴口干口苦,精神一般,二便正常,食纳可。

既往史:无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形体肥胖,面部痤疮,舌淡红,苔白腻,脉弦,双手月牙少。

辅助检查:20211118:外院 肝功能:谷丙转氨酶:636U/L,谷草转氨酶203U/L,总胆红素21.6umol/l,HBVDNA:7.21*107/L

中医诊断:肝着 少阳病 肝血不足

证候诊断:肝胆湿热

西医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度)

   法:清热解毒,疏肝利胆,和解少阳

   方:柴胡9g,黄芩9g,半夏9g,党参15g,大枣15g,炙甘草9g,鸡内金30g,陈皮10g,茯苓15g,昆布30g,牡蛎30g,山楂30g,皂角刺10g,苍术15g,蜈蚣6g,当归10g,熟地黄20g,白芍15g,川芎9g,桃仁九9g,红花9g白背叶根10g  膏方2个月

复诊:2022.1.21 患者手脚易出汗,余无明显不适,饮食可,睡眠可,二便正常,无口干口苦。复查肝功能已正常。查体:舌红,苔根部白腻,舌尖红,脉弦。

继续守前方加用红芪10g  2月膏方

心得体会:患者自幼HBsAg阳性,一直免疫耐受,3月前开始肝功能异常出现免疫激活,此时是抗病毒治疗的好时机,中医药亦可以抗病毒,根据患者症状,患者有肝胆湿热,有少阳证,因此用小柴胡汤加减抗病毒治疗,在我科的临床研究中,小柴胡汤具有良好抗病毒疗效。患者双手月牙少,考虑肝血不足,因此给与四物汤治疗。抗病毒治疗不是必须清热解毒,补肝养肝血亦可抗病毒治疗。

                              

指导老师评语:患者经历了很明显的免疫耐受器,免疫激活期,此时抓住了时机采取了抗病毒治疗,非常正确。我们既往对中医四步免疫化纤疗法治疗乙肝进行了长期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小柴胡汤亦有抗病毒疗效。但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定期检测患者肝功能,如患者出现明显黄疸,则用药需谨慎,不能再用激活免疫的药物。

   

 

医案十九

就诊日期: 2022.9.12

主诉:头晕2月余

现病史:患者2月余前开始出现

既往史:患者2月前开始出现头晕,心烦,恶心,欲呕,上半身出汗,口干,怕风,晨起有白色黏痰,颈肩部不适,双下肢麻木,腰酸,双膝节酸,无口苦,心慌,睡眠一般容易醒,食纳可,大便有泡沫,吃生冷食物容易腹泻。无天旋地转感,无头痛。

过敏史:颈椎病

体格检查:舌淡红,苔白,舌下V瘀,双手指甲有竖纹,月牙2个,脉沉弱。Bp122/70mmHg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眩晕

证候诊断:少阳病,太阳表虚  厥阴下利 肝血不足

西医诊断:眩晕综合征

   法:和解少阳,解肌去寒,健脾补肾补肝血,通络活血

   方:葛根15g,桂枝6g,白芍15g,大枣15g,炙甘草6g,柴胡9g,黄金9g,半夏9g,鸡血藤3g,黄连3g,干姜9g,茯苓15g,乌梅18g,当归10g,川芎10g,黄精15g,牡蛎30g,丹参破壁2g  7剂 颗粒剂 查颈动脉彩超 穴位贴敷小柴胡方

复诊:2022.9.20复诊,患者头晕明显减轻,颈部不适减轻,大便成形,无心烦,无恶心欲呕。查体:舌淡红,苔白,脉沉。Bp126/70mmHg

处方:继续守前方7剂治疗。

心得体会:此患者六经辩证与脏腑八纲辩证结合,六经辩证考虑三经病变,故予小柴胡汤+桂枝加葛根汤+乌梅汤加减治疗,因患者有明显肝血不足及血瘀及筋脉失养表现,故予四物汤加通络活血之药,故取得良好效果。

                        

指导老师评语:任何疾病都可以采取六经辩证和八纲辨证,或脏腑辨证,但是六经辨证比较全面。作为一名现代中医,除了中医,还要学习西医,比如眩晕的患者,最常见的原因是颈椎病,但是还有内耳眩晕症,耳石症、脑血管疾病,低血压,高血压等等,一定要分清楚原因。

 

医案二十

诊日期:2022.11.21

主诉:反复口腔溃疡6月余。

现病史:患者近6个月每月月经后出现口腔溃疡伴有低热,眼痒有黄痰,吞咽困难严重发作时全身发热,汗少,胃寒,口干,口苦,口臭,头晕胸闷,气喘,睡眠差,难入睡,纳差,反酸嗳气,胸背部不适,膝关节酸胀,左腿麻木感,大便臭秽,夜尿一次,月经颜色深,无痛经。

既往史:体健

过敏史:未发现

体格检查:舌质红苔黄腻,舌尖红,舌下静脉瘀,指甲不平,无月牙,脉弦。

辅助检查:无

中医诊断:口疮 不寐 呃逆

证候诊断:少阳病 脾胃积热

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

   法:和解少阳  降逆止呃 泻热解毒 通络

   方:柴胡9g,黄芩9g,法夏9g,党参9g,大枣九9g甘草9g,黄连6g,天花粉15g,干姜9g,当归10g,地黄10g,白芍10g,川芎5g,麦冬10 g 旋覆花10g,代赭石10g,蒲公英15g,蜈蚣6g栀子10g,藿香9g,防风9g 石膏20 g  7剂颗粒剂

复诊:2022.11.28 复诊 患者未再新发溃疡,口干口苦口臭减轻,无发热,睡眠改善,无反酸嗳气。查体:舌质红苔黄,舌尖红,舌下静脉瘀,指甲不平,无月牙,脉弦。

治疗:守前方继续治疗7剂。

心得体会:口腔溃疡多属于脾胃热,既往经常用泻脾散治疗,效果尚可,但既往治疗口腔溃疡比较少用到六经辩证,此患既用脏腑辩证,又用六经辨证,治疗起来比较全面,故治疗效果更好。

指导老师评语:患者反复发作口腔溃疡,伴有呃逆等症状,治疗以小柴胡汤+泻黄散+四物汤等为主,理法方药准确,虽然患者有脾胃积热,四物汤看似较温补,但患者肝血不足,血属阴,阴虚易生内热,故采用四物汤并无不妥。复发性口腔溃疡一定要加蜈蚣,蜈蚣通络止痛,且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蜈蚣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溃疡的愈合有好处。

 

备注:以上医案仅供同行参考学习, 患者如未获得专业医师指导,请勿私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