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医师丨将“正畸”视作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她甘之如饴

发布人:口腔科 发布日期:2021-08-18

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今年中国医师节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新葡亰8883ent评选出15位优秀医师,以表彰他们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特别推出“优秀医师”栏目,进一步深入挖掘优秀医师先进事迹,推出优秀医师个人专访,号召全院医务工作者崇尚先进、见贤思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岗位、奋发有为。

       艾虹,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葡亰8883ent口腔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正畸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会正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口腔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编委。

 

湖南“湘妹子”的学医路

       艾虹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市的一个军医家庭。早年,父母在军医学院毕业后从医。“我父母那一代人非常纯粹,对工作只讲奉献,不求回报。我八个月时,母亲就下乡搞血防,等到她下乡一年回来,我都不认识她了,拼命推走她,母亲心酸得眼泪直流。”提起自己的父母,艾虹教授感慨万千,她回忆道,”每天看着早出晚归的父母兢兢业业地为病人忙碌,潜移默化中自己便也决心和父母一样,义无反顾走上医学这条路。”

       在80年代的中国,“正畸治疗”还是一种特别小众的治疗手段。当时在全国开展正畸治疗的医院并不多,而且大部分家长没有意识到它对于儿童颜面部发育、口颌系统健康甚至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复杂的正畸专业也并没有在本科医学教育里开展教学,要学习正畸只能读研究生。

       1987年,艾虹从医学院毕业后,受湘雅医学院恩师柳树嘉老师和吴汉江老师的启蒙和推荐,考入广西医科大学师从蒙敏教授学习牙槽外科正畸专业,开始攻读硕士学位。蒙敏教授是当时全国少数开展正颌外科矫正严重颌骨畸形的教授之一。

       艾虹不肯错过跟着导师上每一台手术的机会。虽然非常辛苦,但她却乐在其中,这是她第一次体会到正畸正颌的巨大魅力。有了正颌外科的基础之后,艾虹对正畸的理解也更为深刻,她意识到,正畸不是孤立的把牙齿排列整齐,而是应该同时关注颌骨、咬合、关节、肌肉的整体协调性,这为她日后开展多学科的正畸序列治疗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求学时期的艾虹

                                                                      

缘起正畸,结缘三院

       1990年,研究生毕业的艾虹来到了新葡亰8883ent工作。当时,华南地区开展正畸治疗的医生仍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缺少系统性的正畸理论基础,也没有渠道追踪最新的治疗理念。让艾虹想像不到的幸运是,就在她来广州的前一年,美国哈佛大学牙学院著名正畸专家严开仁教授将先进的固定正畸矫治技术带回中国,他担任了中山医科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现中山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口腔正畸科主任,并开始着手培养可成为“种子型”的口腔正畸学者,其中最杰出的便是“光华四大金刚”,即后来的王大为、林界伟、蔡斌和朱双林四位教授。

       在当时的三院,正畸治疗还是一片空白,于是刚刚参加工作的艾虹决心做第一个“拓荒人”。她到中山医科大学光华口腔医学院进修,师从“光华四大金刚”。艾虹教授回忆,“在那半年里,我整个人都沉浸在里面。正畸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它是科学与艺术统一的一门学科。医生对专业、对美不同的理解,患者基础条件、信任与配合程度的不同,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我每天带着问题去上班,带着新的问题下班,回到家里查很多资料,经常是带着问题入睡。

         1994年艾虹师从蔡斌教授学习固定正畸矫治技术

     

       从光华学习归来,艾虹正式在三院开展正畸临床治疗,但当时的硬件、软件都十分有限,条件异常艰难。那时正畸科白纸一张,第一个“拓荒者”需要极大的胆识,既要眼疾手快,又要小心风险,尤其正畸治疗是一项具有较高美学风险的治疗项目,当时科室里有正畸医学教育背景的医生只有艾虹一个,遇到临床难题时,没有同事可以讨论,“进修回来以后压力很大,我一边着手申请购买种类繁多的器械,一边继续学习。每个月我都把病例带到光华去请教老师,这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病人负责。”在这来来回回的辗转反复中,新葡亰8883ent口腔正畸科逐渐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得越来越好。艾虹终于开了新葡亰8883ent正畸治疗之先河。

       后来,严开仁教授想继续挖掘正畸的年轻一代“种子选手”,用以培养,可惜当时艾虹的儿子刚出生,错过了这一次成为严开仁教授弟子的宝贵机会。但这次遗憾,却也让她更加拼命地去摄取正畸的知识养分。一打听到哪里有知名教授来华交流巡讲,她就自掏腰包去学习。凭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及悟性,艾虹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正畸也越来越得心应手。

       90年代末期,隐形矫治面世,这一项先进技术的运用,对医生个人能力要求更高。1997年,艾虹在三院的支持下前往美国University of Colorado Health Sciences Center进行为期两年的访问学习,回来后,她融合国际先进理念,开始在全国率先开展伴有颞下颌关节病的错合畸形的序列治疗,为患者解除困扰生活工作的极大痛苦。到今天,三院口腔正畸虽然只是综合医院的口腔正畸科,但仍被业界誉为华南“四大口腔正畸之一”。

 

                               艾虹教授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亚学院主任Dr. Siesma
                             三院口腔正畸水平在艾虹教授带领下获得长足发展

 

授人以渔,组建“艾心团队”

       迈入千禧年,来三院正畸的病人越来越多,颅颌面错合畸形的种类以及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艾虹发现,只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带动整个学科发展的,“要进步必须要有团队,要有教学,要有科研。”于是,艾虹开始着手搭建自己的团队。2003年艾虹获得硕导资格,2008年获得博导资格,成为了广东省口腔正畸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提到团队,她笑着说,“我们团队的特点就是紧跟学科前沿,大胆开展高新技术,永远都在全方位提升自我。”她解释道,“随着物质水平的提升,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牙齿健康与美观,不像从前,觉得牙齿不痛就好,现在是美观、功能、健康、稳定缺一不可。正畸科的青少年患者特别多,尤其是寒暑假。”每年的寒暑假里,艾教授和她的学生们只能加班加点地给病人粘托槽、换弓丝,下班时间一拖再拖。但正畸的魅力和乐趣让艾教授的学生们都甘之若饴。“到了晚上,还时常会‘叮咚’一声收到学生们发过来的PPT,他们仍在做病例诊断分析及设计治疗方案,我知道他们在做一件自己特别认准的事情。”谈及此处,她的眼神里充满欣慰。

       后来,大家给这个团队起了一个特别温暖的名字——“艾心团队”。直至今日,艾虹教授培养了33名硕士、7名博士、5名博士后,正畸团队拥有正高1名,副高3名,主治2名,住院医师10名,医教研全面发展,频频在国际国内学术活动中发表演讲,并在学会中担任重要职责,大大提升了新葡亰8883ent口腔科在全国的学术影响力及辐射力。目前,“艾心团队”依然保持着周三上午开展业务学习的传统,更新专业最新动态,反思讨论临床病例,也正是在这一次次的科内讲课中,磨炼了艾心团队年轻医生及学生们的思辨、提炼、创新能力。

                “艾心团队”牌匾是每一个正畸科毕业的医生、进修生都会合影留念的地方
 

以始为终,“矫牙更矫心”

        正畸医学是一门涉及心理、骨性结构、功能及美学等多个学科范畴的口腔医学,正畸医生的治疗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

       有一次,艾虹教授接诊了一位特殊的颞下颌关节病人,他家住茂名,是一名耳鼻喉科医生。由于多年颞下颌关节疼痛的困扰,这位“医生患者”在艾虹教授面前述说了大半个小时的病史,他曾辗转于五、六家大小医院求医,得到的答复都是:正常人群中很多人都有关节不适,无需特别治疗。患者神色间流露出深度焦虑和痛苦无助。

        此时早已过了下班时间,艾虹教授耐心听完他的每一句话。但经过初步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患者颞颌关节阳性体征并不明显,艾虹教授跟身边的学生和护士们解释:“患者如此痛苦焦虑,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他从茂名坐四五个小时车来看病不容易,我再看看。”这句话让患者感觉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几经周折,艾虹教授为患者找到了原因,并确定了正畸治疗方案。经过2年多的精心治疗,患者颞下颌关节不适有了明显好转,也使得这个原先可能需要进行正颌手术的病例转为了非手术治疗,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矫牙更是矫心”,患者复诊时状态越来越好,对艾教授充满感激。艾虹说:“是患者的信任帮助了他自己,也成就了我。”

        2013年,艾虹教授接过新葡亰8883ent口腔科主任的重任。作为科室带头人,艾虹教授以身作则,带领全科医护人员不断夯实基础、积极应用新技术、规范医疗服务流程,不断推动科室临床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2020年艾虹教授从医从教30年

 

       2020年,是艾虹教授从医从教的第三十年,也正是这一年,艾虹教授获得了“中国隐形矫治二十年杰出贡献人物”的荣誉。父母的影响、恩师的教导、医院的支撑、社会的发展,成就了当初那个“湘妹子”的正畸之路。谈到未来,艾虹教授笑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供稿:林颖(口腔科)

编辑:李秉霖  叶张翔

初审:甄晓洲  叶张翔

审核:周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