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老师】润物细无声——忆导师李辽源教授的二三事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19-09-12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题记

“学海汪洋,毓仁作圣。大学毕业,此其发轫。植基既固,建业立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为社会福,为邦家光。勖哉诸君,努力自强!”当我们诵读孙中山先生毕业训词的时候;当我们冒着瓢泼大雨在中山大学北校区红楼前拍照留念的时候;当我们与昔日同窗依依惜别相互勉励的时候……校区门口精心布置的玫瑰花与中山先生雕像下三五成群合影摄像的快门声仿佛都在诉说:毕业快乐!对呀,我们毕业了,三年的硕士研究生的求学生涯画上了句号,或圆满或遗憾。就像每条河流最终都要归于大海,我们这些满怀抱负雄心壮志的莘莘学子终于要进入社会,于国家于人民奉献自己,寻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当我展望未来时,思绪却先回到了以前。有人说:“不知过去事,何知以后势。”当我回忆我的硕士研究生求学三年我在回忆什么?思绪中的某部分就像绵柔的清香不断的涌上心头,环绕鼻尖。这香气的源头就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李辽源教授。

 

浮躁环境中,他是保持宁静的老师

有些人貌似拥有一种让人瞬时拂去焦躁,安静下来的气质,在现如今这个喧闹的时代,很少有人能真正的静下来,能知足的守着自己的那份天地,同时又将这份宁静带给身边的人。回首往事,正是那份宁静感染了我,也让我就找到了人生的前进方向。我的导师李教授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在三年的学生生涯中对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以后的医生道路我都会以老师为榜样。

当我回忆教授时,我想到的是那是2016年我作为新生刚入学,当时正值教师节,和课题组的师兄师姐一起送了教授一点小礼物。礼物的钱是我们师兄弟平摊的,礼物也不是很高端昂贵,人均很少。当时害怕教授看不上,教授却说:“你们有这个心意就好了,以后就不要买这些礼物了,别乱花钱。你们的钱和父母的钱都要合理节约的花,都给自己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就不必太注重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做事做人也要如此。”说完,用自己的钱请我们一起吃了一顿丰富的大餐。李教授本身不大饮酒,也从不让我们做敬酒让酒之类的酒桌文化伎俩,他说:“老师有老师的样子,学生有学生的样子。学者有学者的样子,医生有医生的样子。“这些话现在回想起来仍然发人深省,在我耳边时刻警醒鞭挞着我。

 

原则面前,他是坚守本心的医生

教授待人温和,极少发火暴怒,给人一种“纤纤公子,温润如玉”的感觉。在科室的同行及护士之间都有着很好的人缘与评价。但教授在一些涉及原则性的事情上,非常坚韧甚至说是“固执”,这也同样让我感到震撼。

一次门诊遇到一位病情紧急的年轻大学生,必须马上入院手术,然而患者却不以为意,以现在身上没带够钱为由想回家观察等待,教授苦口婆心劝说无效,罕见的发了火:“你这是在草菅人命,对自己极其的不负责任,对父母不负责任!你不想住院?你父母家人会同意吗?”最终联系上了其父母,紧急收入院,实行了手术。教授经常说做医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尤其在当今社会,虽然医疗关系紧张,医生更要坚守本心。

教授不喜高谈阔论,言语也不繁多,为人处世自有坚守,做事也精细巧妙:有一手术病人的家属术前塞给教授一大红包,教授推脱数次,家属一再坚持。教授没有训斥家属,安然收下,叮嘱我把钱交到住院部充当患者的治疗费用,而且要等到患者做完手术病情稳定了再告诉患者及家属,以免他们有不必要的担忧。妙哉,妙哉!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所谓的大智慧就是如此吧!

 

他流淌的善良和热爱,滋养人心

我庆幸自己就能碰到一位良师,良师者,擅为人师。而我以为:人之善在擅为人师。擅为人师者,严而不怒,宽而不纵,乐而不嬉,术业专攻,人品清正,这样的师道来源于师者本性的善良。大学师者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然而有的老师却选择做善良的恶人,热情的冷漠者;有的老师却并不掩饰自己的善良和热爱,而是任其流淌,滋养人心。显然,我的导师属于后者,还有更多的良师亦属于后者。虽然这是个大师稀缺的年代,然而师道从未消失,因为这些良师的存在,会让师道永远伴随于我们身边。

导师之导,导学之意。而好的导师不止如此,他应该精于学术,因材施教,同时还能够指引塑造我们的人格和品行。我构想了一幅美好画轴,毕业后的那些日子,我们会常常去探望我们敬爱的恩师,犹如我们的父母,我们嘘寒问暖,老师解惑答疑,就像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那般感人,想着想着,我的内心又已环绕起绵柔的清香。


李辽源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