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痛风患者碱化“尿酸石头”,谨慎使用碳酸氢钠!

发布人:高级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04-21

       每年4月20日是“全民关注痛风日”,这是因为“420”正是诊断高尿酸血症临界值。

       今年不一样,为配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在广东痛风/高尿酸血症病友会的支持下,本次活动以“云端聚首,线上互动”形式昨日在新葡亰8883ent开展。

       今年主题是“无石更无忧”,该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古洁若教授强调,痛风患者碱化“尿酸石头”,谨慎自行服用碳酸氢钠。

 

 

古洁若说痛风

 

“尿酸石头”存在人体各个部位

       痛风引起的关节病变,有两点让病友印感受深刻:一是剧烈的关节红肿热痛;二是节骨眼处慢慢冒头、格外扎眼的“痛风石”。

       新葡亰8883ent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古洁若教授介绍,这种“尿酸石头”可以存在人体许多部位,如血管壁、皮下、关节、肾脏等处。

       相关研究发现,约有20%的原发性痛风患者同时存在肾结石,过量尿酸在肾脏聚集、沉淀,易引发尿路梗阻、尿路感染、肾绞痛、间质性肾损害,损伤肾脏“排毒”功能。

       而随着肾脏排毒功能的下降,尿酸等毒素的排泄也随着减慢,体内尿酸进一步积聚,反过来又加重肾损害,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痛风性肾结石、肾损害是痛风诊治中绝不能忽视。

 

要警惕痛风石造成的肾损害

       痛风患者可导致急性尿酸性肾病、慢性尿酸性肾病和肾结石,增加发生肾功能衰竭的风险。需警惕的是,在痛风性肾损害早期,病人往往无症状。

       而尿酸性肾结石多为“X线阴性”,也就是说,拍X光片不容易发现,容易漏诊。

       早期患者化验血肌酐、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也在“正常范围”(一般肾功能下降到50%以下时,肌酐才会开始升高,所以肌酐等肾功能“正常”不等于没事)。

       病人一旦出现夜尿多、浮肿、腰痛、乏力、血压升高、肌酐升高等情况,提示肾脏病变已到相当程度。并且,越年轻的患者,其肾脏对尿酸毒素更为敏感,长远而言,肾脏损害的可能性更大。

       古洁若教授强调,控制痛风,持久达标,以降低血液尿酸、排除肾脏尿酸,让肾脏得到喘息,肾功能得以恢复。

 

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弊大于利

       对于痛风病人,适度的碱化尿液,对尿酸性肾结石有辅助治疗作用。尿液pH从5.0升至6.0,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增加3倍,从5.0升至7.0,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增加近20倍。

       服用恰当的药物,减小尿液的酸性,会促使肾脏、尿路中的尿酸溶解、排出体外。

       古洁若强调,有些痛风病友,会自行购买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来碱化尿液,这种做法弊大于利。

       她解释,服用碳酸氢钠后,碳酸氢钠会迅速与胃部的胃酸起化学反应,好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饮料如可乐汽水里面的气体)和氯化钠(盐)。

       可见,碳酸氢钠吃进肚子,除了部分和胃酸反应之外,大部分没被人体吸收,无法到达肾脏去“碱化尿液”,反而化学反应后像“喝汽水、喝盐水”。所以说滥服碳酸氢钠弊大于利——

第一,碳酸氢钠含钠量相当于食盐的65%左右。长期服用可能引发电解质紊乱、水肿、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

第二,碳酸氢钠和胃酸反应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胃肠会打嗝、胀气、恶心、呕吐,影响消化。也可能引发溃疡出血、胃穿孔。

第三,大量碳酸氢钠中和胃酸,可能引起碱中毒。停药之后,胃酸可能反弹性增加,诱发胃病。

       古洁若表示,临床上碱化尿液还有其他更适宜药物,如枸橼酸氢钾钠、枸橼酸钾和枸橼酸钠等,可溶解尿酸结石、减缓新结石形成。

       与碳酸氢钠相比,胃肠道反应轻,无代谢性碱中毒风险,更需要低盐饮食的高血压和慢性肾脏病患者长期应用。

 

降尿酸化结石,重在坚持

       古洁若教授强调,降尿酸药物需要坚持不懈,长时间将血尿酸控制在360μmol/L以下的低水平,促使骨关节、内脏内部的尿酸逐渐释放、排泄出来,从而真正减少痛风发作、保护心脑肾。这才是“正本清源”。

       经过正规、足疗程的降尿酸治疗,大部分患者可将药物逐渐减少至最小剂量维持治疗。也有部分患者停药后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综合管理可维持较好的血尿酸水平。

       然而,也有部分患者一旦减药血尿酸就会反弹,此类患者尤其需要长期治疗剂量的维持。

       通常来说,疾病病程越长,体内痛风石越多,治疗所需的时间就会越长,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终身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