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团队联合梅奥医学中心团队,研发超声超敏微血管成像新技术实现肝脏微循环无创性评估

发布人:党委宣传科 发布日期:2022-11-29

近日,新葡亰8883ent超声科、新型光声(超声)影像实验室研究团队任杰教授在影像学顶级期刊Radiology(IF = 29.146)发表题为“Ultrasensitive US Microvessel Imaging of Hepatic Microcirculation in the Cirrhotic Rat Liver”的研究成果。研究针对临床上无创评估肝脏微循环面临的挑战,基于新研发的超声超敏微血管成像技术,实现了肝硬化微循环的无创性定量评估。

肝脏微循环是肝脏正常合成、代谢和清除功能的基础,微循环障碍是肝脏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发生甚至早于肝脏病理及血清相关指标的变化。因此,准确评估肝脏微循环,及时采取干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推动慢性肝病的规范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肝脏微循环的临床评估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局限性。活体荧光显微镜和正交偏振光谱成像深度受限,仅用于肝脏微循环的术中评估;超声造影已被用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无创评估,但受其相对较低的空间分辨率的限制;超声定位显微镜已在临床初步实现在体无创高分辨率微血管成像,但需要注射超声造影剂,且其临床应用仍须进一步研究。准确、客观、量化的微循环评估方法成为肝脏病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

超声超敏微血管成像(UMI)技术,是利用先进的组织杂波滤波和丰富的时空信息,更好地去除组织杂波,提高对小血管内流速较慢及信号较弱的血流的检测能力。研究团队利用前期研发的这一新技术,在不使用超声造影剂的情况下,在活体成像中获得了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质量的微小血管成像,其分辨率优于传统能量多普勒超声,类似micro-CT;更具临床意义的是,该技术能够对血管形态和功能进行定量分析,识别肝硬化时所发生的微血管弯曲、血管树完整性受损、血流灌注减少等微观改变。因此,这种新型肝脏微循环显像技术可能会产生重大的临床影响。

新葡亰8883ent超声科、新型光声(超声)影像实验室研究团队任杰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张薇博士和美国梅奥诊所的黄成武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

肝脏病学是新葡亰8883ent的传统优势学科群。超声科及新型超声(光声)实验室在郑荣琴、任杰、张新玲教授的带领下,与国内外多个著名实验室、学科开展了紧密合作,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奠定了新葡亰8883ent无创性评估弥漫性肝病的国际知名地位,为今后学科建设的纵深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148/radiol.220739

 

image-20221129102404-1

图1:文章信息

image-20221129102404-2

图2:超声超敏微血管成像(UMI)技术在健康(上排)及肝硬化(下排)大鼠成像效果与传统超声能量多普勒(C, G)及micro-CT(D, H)对比